GROUP NEWS
踏上新征程,書寫新答卷,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天府新區視察時,作出“突出公園城市特點,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”的重要指示,成都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,堅定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,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。
?
政府工作報告明確,今后五年,在堅持綠色發展,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方面,成都將建立綠色能源、生產、消費體系,推動經濟社會逐步實現綠色低碳轉型。同時,繼續實施 “三治一增”,打好大氣、水、土壤等污染防治“三大戰役”,實施一批生態保護和碳匯工程,努力還自然以寧靜、和諧、美麗,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不斷夯實。持續推進“三治一增”,深入實施錦城藍天、蓉城碧水、城市綠心等建設行動,綠色發展將成為城市最鮮明底色和最持久優勢。
全域增綠
? 世界最大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開建
?
?
當前,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正熱火朝天,景觀打造、生態修復提升、水系綠化美化、自然人文資源保護等行動全面展開。據了解,去年整個項目新增造林面積2萬畝,今年計劃增綠增景8.5萬畝。
?
新一輪總規把龍泉山由原來的生態屏障轉變為城市綠心。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,全面建成后將有效提升生態、生活、生產效益。全市將人均增加10平方米凈森林;將提升8.4億立方米年蓄水能力;每年將固碳31萬噸,一定程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;每年將釋放23萬噸氧氣,有效提升空氣質量;增加動植物近千種,形成多樣化生態環境系統。
?
??成都今年將開展“垂直森林”試點
?
從成都市園林局獲悉,2018年成都將深入持久實施“成都增綠十條”,推進全域增綠,提高城區綠量,提升城市品質,發展都市現代林業,促進鄉村振興,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。其中一項亮點工程,便是通過開展園林增量提質工程,推進建筑墻體、樓頂、陽臺和道橋立體綠化,開展“垂直森林”試點。
?
?
“垂直森林”,即和高層建筑相結合,在高樓上覆蓋綠色植物。“垂直森林”的植物,將會隨著季節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景色,還有助于增加濕度、吸收二氧化碳和灰塵顆粒,凈化城市空氣。
?
這種能夠解決城市人口密集與綠色生態化難題的建筑,在歐洲已有范例。成都開展“垂直森林”試點,將為“綠滿蓉城”的盛景帶來新景觀。
?
高標準扮靚藍綠交織、望山親水的生態空間,“成都增綠十條”正在全域展開。
?
鐵腕治霾
實現大氣污染治理
從“科學防控”到“精準管控”
?
2017年,成都通過開展壓減燃煤、治污減排、控車減油、清潔降塵、綜合執法、科技支撐6個方面重點工作,最終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“藍天答卷”:PM10、PM2.5年均濃度比4年前分別下降41.3%、42.3%,控制到了88微克/立方米、56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35天,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。
?
對一個地處盆地的城市,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,天不幫忙,只有人更努力。
?
下一步,2018年及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市還將分階段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,通過科技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等先進手段,逐步實現大氣污染治理從“科學防控”加快過渡到“精準管控”,增強我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后勁,為完成2020年空氣質量目標任務、確保2030年前空氣質量全面達標打下堅實基礎。
?
重拳治水
市、縣、鎮、村四級河長已基本到位
?
自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,成都按照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”原則,建立覆蓋市、縣、鎮、村“三級黨政領導、四級河長管理”的河長制管理組織體系,進一步加強全市江河湖庫治理與管護,推動水污染防治、水環境治理、水生態修復、水網體系建設、防洪能力提升、行政執法監管,保障供水安全、防洪安全、生態安全。
?
目前,市、縣、鎮、村四級河長已基本到位,合計10932人。聯席會議制度、信息通報制度、巡查督辦制度等“1+10”制度體系已基本完善。錦江流域、沱江流域、金馬河流域的“一河一策”及問題、責任、目標、任務“四張清單”已分別印發和簽訂。
?
值得一提的是,成都正全力推進智慧水務建設,構建河長信息平臺。據介紹, 成都依托“互聯網+”模式,開設門戶網站,將河湖數據、河長檔案、巡河信息、管理制度等情況納入信息管理平臺,實行“一鍵化”管理。
?
科學治堵
成都共享單車日均騎行超500萬人次
?
在成都,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綠色出行。根據統計,截至2017年底,成都共享單車日均騎行超500萬人次,帶動地鐵客流量增長近10%。在1月9日ofo小黃車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、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發布的《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》中,成都整體騎行指數連續4次排名全國前三。
?
而在這背后,對共享單車的精細化管理功不可沒。成都交警出臺了《成都市中心城區公共區域非機動車停放區位技術導則》,聯合多部門正式發布國內首個《成都市關于鼓勵共享單車發展的試行意見》,探索出共享單車精細化監管成都模式,培育市民“公共交通+慢行交通”綠色出行習慣。
?
完善“軌道+公交+慢行”三網融合的城市綠色交通體系,到2035年綠色交通出行分擔比例達85%——成都明確了綠色交通的奮斗目標。
?
?
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
綠色發展將成為成都最持久的優勢